2008年9月8日星期一

【非關愛情】




(讀於08年8月)

八月的某一個晚上,放工後強迫K陪我逛銅鑼灣。很快他要趕回家吃飯,其實我亦要,但就是想繼續享受在街上溜連的感覺,於是獨自一人走上阿麥。雖然之前已告誡自己家中還有數本書未開始,但看見豬肉枱上以筆記簿作封面,大字標題寫著:非關愛情 Not Actually Love,我還是認不著拿上手。作者是邵家瑧,對,就是在報紙專欄上寫評論的那位社工,與他聯繫得最密切的話題通常是:天水圍問題。

我深知道,他不會騙我,這本書並不會關於愛情。但那一夜,我仍然幻想愛情是會出現在眼前,就像看到這本筆記本一樣,所以,我還是把它帶回家裹。

與其說這是邵家瑧對自身愛情的感覺,倒不如說是他用愛情的眼看身處的社會的感受。他文字的內容很貼身,因為全都是關於這一兩年間發生在你我她旁的種種。但有些文字,看見他將愛情硬tag上社會公共事務,會很不舒服。

這些日子裹,我腦裹凝繞著一個故事,但就是記不起從那裹聽到。早上,重新翻閱這本書的自序,發現了那個起點:「柏拉圖在兩千年前寫下的寓言:每一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,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,卻不一定能找到,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。有時候你以為找到了,有時候你以為永遠找不到。...... 正說明了孤獨是愛情的本質,甚至索性說是人類的本質,也可以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