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

【我城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【我城】
(讀於09年2月)

讀報章副刊,看到關於這個城市的文章時,間時也有人會提到西西的【我城】。文章本來寫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,就是報章上的連載小說。今天,報紙除了會連載娛樂名人的小說之外,就只有風月版才會看到連載故事。

書是手術前買的,要三個多月才能重拾閱讀。本來對關於城市的任何形式的事物也特別關心,當時借著擁有大量空閒的藉口,終於把它帶回家。它沒有像紀錄片般刻意把當時的一切拍下;但從各主人翁的身邊發生的種種,就能看到當時的我城,也能發覺由那時到現在我城的轉變。例如做鋪設地下電話線的麥快樂。我想,這個年代的麥快樂應該是鋪設光纖線,或者是在路邊推銷寬頻吧。

這一段時間在上普通話課。老師是一位很喜歡聊天的人。她喜歡從閒話家常中,讓我們聽,也引我們說。有一次,她談起初來這城時,難以習慣我城的步伐,每個人也在跑。她認為人應該有機會慢下來,好好享受身邊的一切事物,有時間才有空間去感受。其中一位同學覺得有一刻慢一來是可以,但永遠的慢會阻礙發展。

究竟,甚麼是發展呢?將所有沒有經濟效益的人和事除去,換裝上摩打手腳的人,是否在發展呢?
究竟,將舊的拆去,換上新的豪華的美侖美奐的,是否在發展呢?
究竟,發展商,是否在發展呢?
究竟,究竟

有一天午飯時,同事間談起放一個悠長的假期,我覺得做工一個月,賺夠足夠旅費,可以去一個月旅行,才再工作,周而復始。她認為,你可以去一個月旅行,但你的機會成本是一個月的工資。我也曾經上過經濟學的課,機會成本,就是當你為了做一件事,被放棄了的另一件最想做的事。所以若果除了旅行,我沒有將工資放在心中的第二位,工資就不會是旅行的機會成本。

天啊,機會成本,發展進步觀,就是我城,我城的核心價值。

2 則留言:

>@ 說...

想出外讀書, 想到第三世界做義工, 想去耶路撒冷等等... 開始計算的一刻,所有事情也不能做到.
而然我相信每件事情不只是單純的機會成本.
不介意放棄工資是否表示可以走到第三世界做我所想,所要? 家人的感受? 太多其他未知因素及責任.
所有討厭計算.

>@ 說...
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。